top of page

迷离的性别时尚

文明和價值觀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前進著,也不斷地推到前人所設下的暗礁,挑戰舊的觀念,就連兩性定義的壁壘也是。隨著現代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人們自由平等的嚮往,時尚逐漸走向舒適、休閒,也帶動了「中性」時尚。

西方社會在 1950 年代以前,服裝普遍代表個人之社會地位,社會有一條無形的標準,界定個人的穿著搭配。

二次大戰雖打破十九世紀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定位,但這樣的社會標準仍然持續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直到70年代的戰爭和搖滾背景的原因,兩性以服裝表達「自我認同」的意識覺醒。

從文藝復興至20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男女」的性別定義被鮮明地區分開,那時候流行穿緊身衣以凸顯女性的曲線美,當時的女人必須從十一二歲就要束腰,許多女性因為束腰而造成的骨盆變形而難產。

在一戰和婦女解放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可可香奈兒在20世紀初期設計出一系列褲裝,包括水手的喇叭褲設計出女子寬松褲以及休閒式的海濱寬松褲,香奈兒成為了一位劃時代的女性。

時至今日,褲裝已經成為女裝的一部分。

甚至在2010 年的時候英國老牌 Pringle of Scotland 邀請英國女星蒂妲史雲頓 (Tilda Swinton) 代言品牌男裝。

在男裝方面,在古羅馬時代人們認為男性的雙腿應該被藏起來,因為這是象徵力量與男子氣概,所以男性都是穿裙裝的,中國商朝時期的貴族所穿的服飾也類似裙裝,而眾所周知的蘇格蘭裙也是男性穿的。

甚至許多女裝是男裝演變而來,卻在今天被認為是女裝的專利,比如百褶裙是從英國男士的傳統著裝而來;荷葉邊是由男士襯衫的裝飾飾邊而逐漸用在女裝上,甚至包括蕾絲等材質也曾經都是歐洲男士服裝的經典元素,但歷史演變至今,女性穿著褲裝被認為是平權的體現但男士穿裙一度成為時裝的禁區。

2003年,安德魯·博爾頓寫下《穿裙子的男人》(Men in Skirts)一書,第一章題為「抵抗褲裝的男性們」裡面提及90年代由於社會上不容許男性自由選擇裙裝或褲裝,這個團體的出現就是為了追求自由選擇的權利。

這些性別的劃分都在近些年有了一些模糊的地帶,即男女裝並沒有明確的分割,「無性別時尚」越來越受現代人推崇,褪去性別,只看審美。

從著名的時裝設計師馬克雅克布多次以裙裝出現到愛馬仕品牌藝術總監讓·保羅·高緹耶舉辦展覽《勇敢的心:穿裙裝的男人》,2016的BURBERRY PRORSUM將蕾絲大量運用在男裝里,GUCCI的春夏男裝里運用了許多薄紗雪紡和繡花的元素,LOUIS VUITTON的男裝則重新演繹了波西米亞風。

來源於嬉皮文化里的波西米亞風,起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搖滾和政治運動時期,並且性解放和女性主義運動達到高潮,那些想要打破社會體制的男青年也不介意打扮成女人的模樣,披頭士樂隊和大衛鮑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今天所說的「中性」不是性別錯置,不是男扮女裝,而是「無性別意識」,即性別共融性的美,男人「妖孽」並不是離經叛道,女人越來越「強悍」也不需要被贊譽,女人的時裝佔領著越來越多男性的元素,而男裝的多年來乏味也忍不住想要嘗試更多東西。就像當年身著褲裝的香奈兒被大贊,而審美本也應該凌駕於性別之上。

Vivienne Westwood說:「時裝就是在男性化與女性化的兩極之間,構思著穿或不穿;時裝的終極目標是赤裸,脫掉就是武器。」


All Videos

All Vide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