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們比以往更需要「空間」了—談獨居社會的爆發


引言:《雙城記》:每一個人對別人而言,總顯得深奧而神秘,那些在黑暗中的聚攏在一起的住宅,各自隱藏自己的秘密,每棟房子的每個房間,又各自關閉著自己的秘密,而每個房間數千隻胸膛里跳動的每一顆新,即時對於它最親近的另一顆心,也是一個秘密。

從數據上來看,現在的美國獨居者已經達到3200萬,每七個美國人就有一個獨居,瑞在曼哈頓甚至每兩戶人家就是一個單身居住,瑞典、挪威、芬蘭、丹麥,45%住戶為獨居者,日本約有30%住戶是獨居者,中國、印度、巴西是獨居人口比例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在2020年中國20歲到29歲的光棍會全面「爆發」,在中國30歲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經濟實力越強,他們就越有可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獨居,如今社會已經不再將獨居視為人生失敗的象徵,相反,反而是特立獨行與從成功的標誌,《單身社會》里區分了孤獨生活與獨自生活:孤獨生活指那些與世隔絕、孤僻的獨居者,而獨自生活的人其實會更多地將時間花費在朋友和鄰里之間,更願意花錢在健身、娛樂、夜生活和學習技能上,此時,你選擇伴侶的自由度也就更大——擁有充分的空間去做嘗試。

除了單身者,還有相關數據證明,每年前往大學的美國新生,要求單身宿舍的比率越來越高,在中國同樣有這樣的情況,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與4個到6個成年人在三十平方米的空間里吃東西、學習、睡覺,毫無私密性可言,對於不會獨處的人來說或許是件好事,但對於任何一個獨立的成年人來說都是無法適應的,在西方世界,一個家庭的房子變得越來越大,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的孩子像現在一樣擁有如此自由的私人空間,更多私人化媒體的崛起,亞洲的高密度的居住環境、崇尚集體生活的思想、未獨立的經濟條件,讓人們更「傾向於」集體宿舍,然而西方留學生則更青睞於單間宿舍,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主義的傳播,整個社會都在向擁有自我空間靠攏,包括有形和無形的自我空間,不僅是單身者或大學宿舍,甚至是已婚和戀愛的人里,因為尊重獨立完有形的空間或無形的自我空間整的人格所需要的自我空間,才是成熟的兩性關係的前提。

為什麼人們崇尚這樣的空間感呢?究其根源,是個人主義的興起,越來越多人覺得:個人最主要的義務在於對自身負責而非對他的伴侶或孩子。從單身獨居者來看,單身能夠讓你從家庭及伴侶的需求中解放出來,你可以將所有精力集中於自身,進行自我探索,尋求個人自由和價值實現,不可否認的是單身的經濟成本很高,在大城市的高收入高學歷高生活品質要求的人更有能力這麼做,再者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是一大社會背景,在這半個世紀中,女性越來越多進入工作領域,成為經濟獨立的個體,甚至進入了職場或政界的領袖,女權主義的抬頭讓女權這個概念深入社會的骨髓,經濟獨立讓女性意識到婚姻不再帶有經濟的必要性,不會因為社會壓力而被迫婚姻,有權力和能力推遲婚姻、結束一段糟糕的婚姻,追求有品質的生活。

從個人和兩性關係來看,空間意味著獨處的能力,《How to be single》里總是在戀愛的女主分手後,從一個「為了男人而活」、連自己裙子拉鍊都不會拉的人,慢慢成為一個學會在獨處中豐富自己生活的獨立成熟的人,不會獨處的人在一個人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討厭什麼喜歡什麼想吃什麼想幹什麼,連自己都不知道是誰的人只能依賴身旁的人去定義自己的存在,依賴別人的認同,一個不會獨處的人更不會建立親密關係,沒有自我的人在兩性關係里都摻雜著別的目的,比如家人期待、社會壓力、脫離孤單,並非基於對自己的欣賞與認識,這樣靠「外力」的感情一旦崩解,自己就更加支離破碎,無盡地依靠他人來填補自己的空虛。

獨處的反義從來不是社交,相反,獨處和社交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都非常必要,喜歡獨處的人也很愛社交,在獨處中豐富自己,在社交中釋放自己,這樣的人格更加豐盈。

最深刻的精神體驗都是發生在內部的,主動的獨處是一種積極的體驗,豐富而自由,一個人時候的自己是最真實的,只有這種時候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而非靠社會關係中的互相定義來判定自己,只有真正地瞭解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煩惱、生活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的喜惡、真正想要什麼,才能真正的不在意別人目光做自己,更有利於形成完整的人格,能在社交和獨處之間切換自如的人更愛獨處,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時間完善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在兩性關係里空間如此重要的原因,兩個豐盛飽滿的人格才能有成熟的兩性關係。

這社會對單身或獨居者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憐憫」,認為一個人逛街吃飯旅行多麼地不可思議但事實上主動選擇的獨居者享受這種無拘無束、自由的城市生活,對於剛離婚的人來說,單身生活是一種重新掌控生活的方式,要知道,一場不好的婚姻或戀愛比單身更孤獨,兩性關係永遠不會是擺脫孤獨的正確方式,它只會拖延孤獨暴露的時間,而獨居者深諳這一切, 所以他們更慎重走進親密關係中,獨居的好處卻數不勝數,會讓人更加獨立,更加篤定自己想要什麼,因為與家庭一起生活,你將會暴露在評頭論足中,被他人偏見和誤區所影響,獨自生活的時候你有充分的空間去做嘗試,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完整之人的首要前提是我們必須明白如何獨立生活,同時也是獨處的能力。

孤獨的來源並非來自無人陪伴而是不完整的內心、貧乏的個人視界,充分的自我空間能讓我們隨時認清自己想做什麼,豐富自己的內心,成為一個無論在單身或戀情或婚姻任何一個狀態轉換都永遠知道自己是誰的人。


All Videos

All Vide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