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對《穹頂之下》的批評:質疑無錯,但依據何在?

2015年2月28日,離職央視後沈寂了一年的柴靜用平靜的語氣向中國放了一顆安靜的炸彈—向霧霾宣戰,一個103分鐘的片子,整合了大量資料和數據,是柴靜走訪各城市鄉下採訪當地百姓甚至國外的的專家,和過去關於空氣污染的採訪,最終形成了一個思維縝密,可靠數據,調查對象龐大、範圍甚廣,刨根究源的關於霧霾的空氣污染報告,但它不僅僅是個報告,她還提供瞭解決的辦法,解決不是柴靜的專業,她的專業是推動解決。(文末採訪資料有片子的背景資料)
從視頻公開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今天是視頻公開的第三天,在微博的討論量已達到70.5萬,這是大家對霧霾引起的最高的一次重視,其中的原因當然包括柴靜自身的影響力,和片子的縝密嚴謹和民生相關性,但是質疑聲此起彼伏,然而卻有人此時抨擊柴靜的美國國籍,煙民身份,女兒腫瘤的具體原因,大排量汽車。猶如網友所說:柴靜在和你說霧霾,你卻聽成生孩子。


這些的人要麼沒看要麼沒看懂,觀點漏洞太多:1柴靜從頭到尾沒有說不生產專搞環保,全片關於採取措施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環保不是打壓產業,而是創新,當一個產業被淘汰會有另一個產業產生。」什麼意思?當煤炭柴油等產業被淘汰的時候,環保產業冉冉升起,失業的人不但不會增多還會大量減少,以英國來說當年的轉型反而發展了經濟。在各種污染的受害群體中,真正沒有保障的就是底層人民,如果說短暫的失業是痛苦的,那麼空氣污染造成的肺病肺癌、呼吸道感染難道就不痛苦?

2就算柴靜取巧拿了女兒最為煽動人心的引子,談及女兒也就三分鐘,但揪著這引子不放批評柴靜的私人生活,沒看到這良知媒體人自費,飛了大半個地球,花了一整年心血所製作的這片子剩下的100分鐘探討的和自己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如此的不分青紅皂白,令人寒心
3這片子製作精細以致引起一些人的「不滿」,懷疑背後有強大的利益集團和營銷團隊在操縱,柴靜2001年在央視當主持人,擁有製作片子的人脈難道很稀奇?擁有和自己志同道合想為社會做點貢獻的人很稀奇?也許在當今這個扶老人一把都會覺得怪異的社會里,做善事的人反而會被質疑聲和陰謀論埋沒,但並不代表每一個人會因為這個社會陰沈的社會風氣而放棄社會公益。雖說沒有確鑿的採訪資料表示她有沒有營銷團隊,但她有和和朋友的製作團隊(本文末採訪資料),對片子的精心製作,盡最大可能不要犯錯誤,對片子進行最大規模的推廣(各大門戶網站)對公益宣傳是完全正確的發展趨向,畢竟公益宣傳片就是讓越多人知道,讓公共問題深入人心才能帶來改變,因此有營銷團隊又有何錯?並且她表示她並沒有收取任何一分錢,都是公益宣傳,整個片子花了差不多近一百萬(柴靜家就一輛車,憑借《看見》賺近百萬,有一百萬儲蓄並不反常吧?)


4說柴靜吸煙的,在《看見》她說過自己不喜歡煙味,微博上她的同事也表示和她共事十幾年從未見過她抽煙,不知這抽煙的說法從何而來,視頻中(和微博)也提及除了老人孩子,機場院,基本不開。
柴靜廢了這麼大工夫做了霧霾宣傳片,卻有一堆人討論她的「私生活」,一群想彰顯優越的人想盡辦法挑柴靜的刺卻無從挑起只能找最弱的部分,但卻只顯得卑劣,各種「專家」卻冒出來揪出柴靜的各種失誤,卻不見這霧霾的幾年十幾年發過聲音,有所作為?
在朋友圈內已經有很多評論這片子的優秀文章:
《讓「柴靜」消失》:昨天,我在看這個片子時覺得中國還有救,但是今天看到一些評論卻覺得中國完蛋了,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談環保的時候他在看生孩子。
今天上午開始,朋友圈里的風突然開始轉向,柴靜的私生活被扒出來。高齡產婦、抽煙、開大排量車,美國等等關鍵詞充斥。這麼用心做的紀錄片,很多評論卻是集中在對柴靜私生活和片子瑕疵的議論上,而不是對霧霾的討論上。那些說片子沒有觸及深層原因的,現在正是你們站出來寫長篇深度探討文章的時候。那些說片子論據有謬的,現在是拿出科學證據讓公眾知情的時候。一個席捲全國的熱點事件,讓嚴肅的環保討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關注度,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搭順風車做多少有意義的事情啊,而你卻在扒人家的私生活?
中國的問題,很大原因就是,不做事的人對做事的人指手畫腳。
《如何打造一場《穹頂之下》式的成功營銷:週末發佈+情感煽動+柴靜式的新聞符號》:但在《穹頂之下》中,柴靜幾乎拋棄了《看見》那種純粹依靠對話、畫外音製造人物情緒、營造故事線的過時形式,而是採用一種互聯網最愛的、類似於TED的演講形式來述說故事。而且,柴靜還頗為罕見的多番採訪科學家,並採用了極其嚴謹的數據引用格式(每一個段落幾乎都有3、4位科學家背書,且每個數據的右上角都會寫明數據來源),讓以往愛挑她刺的人也無話可說。
人民網對柴靜的採訪:
人民網記者:我不僅是理解,而且能夠強烈地帶著情感感受到。
柴靜:一個人沒有當媽媽之前,這個世界只跟你有幾十年的關係,到此為止,我對我的一生負責任就可以了。但確實有了她之後,你跟未來世界有了關聯,有了責任。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情感的驅動,我確實很難去用這麼長時間做完這件事。
人民網記者:這次的拍攝費用大概多少?是誰投資的?
柴靜:差不多一百萬吧,因為有國內外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的費用。錢是我自己投的,國內一些基金會聯繫過我,願意資助,但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會做成什麼樣子,又要照顧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就沒接受,非常感謝他們。我兩年前出過書,用稿費負擔的。
人民網記者:你是成立了個人公司製作節目嗎?
柴靜:沒有,這次只是個人調研,播出也是公益的。跟我一起做這件事情的,是我的幾位朋友,老範、番茄、螞蟻、三三、席大、晨超、五號、子雄、家賢、念念、小米,十人左右,甘苦與共。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這件事,我非常幸運。如果將來有機會,希望仍能與他們一起,為轉型中的社會做一點紀錄和分析的工作。
澎湃對崔永元的採訪:
澎湃新聞:像片中一個山西的從沒有吸煙史的女病人被開刀檢查肺部,醫生只是推測出因為環境污染導致肺癌,調查類紀錄片是否應該拋出一個論點,就該找到確定的科學論證,而不是推測出論證?
崔永元:這種根本沒有可能,像醫學上的探索,連醫學科學本身都無法給出結論,他們也只是推測,用數據和臨床說明可能性,或者說關聯性很大,僅此而已。你也知道我們現在醫學發展的程度,像肺病100%治癒的,幾乎沒有,可能只有一種,其他的都是緩解症狀,用大家已經約定俗成的手段來治療。
澎湃新聞:這部《穹頂之下》科普意義是否遠大於調查意義?我之前採訪過上海老科影導演項先堯,他對我說過他的一個構想,就是把像「霧霾」這樣的社會熱點問題,用形象的方式、多種的手段給觀眾講明白,柴靜片中的這部分表達還是很有效果的。
崔永元:從調查類紀錄片來講,我覺得她的片子沒有問題。關於霧霾,她在我們以前瞭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傳達了更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是以前似是而非的,她給了一些可參照的觀點。你提到項老師的設想,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的想法,在國外會有公共頻道來做,像英國BBC、日本的NHK,他們大量的時間都是用來做這樣的事情,國內因為沒有公共頻道,所以沒有人願意做這樣的事情,我們就是做紀錄片,也要想著收視率,也要賣個好價錢,觀眾是不是愛看。他沒有那個為公共服務的意識,或者說他沒有責任和任務,而國外是有這個任務,每年必須50%或者70%來做這樣的事情,至於你做這件事怎麼能吸引觀眾,怎麼讓大眾接受,那就是你身為這行的人,有沒有這個本事而已。
澎湃新聞:有很多人對她把「女兒患病」放在片中提出了質疑,你怎麼看?
崔永元:柴靜的片子上線第一天,像關於「女兒患病」的指責只是第一輪,我是覺得他們想得太複雜了。在看完片子找不出什麼下手的地方的時候,這個比較容易,兩天之後就會過去,就會有新的不停地爆出來。你看吧,之後的質疑聲和辱罵聲會越來越多。有意無意的,你的片子會觸碰到利益集團的利益,你讓這些人沒有臉面,耽誤人家賺錢升官,那你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甚至一些科學家,一些學者也會自覺地加入這個行列里來,會有人找出片中的某個數據質疑這個不準確,那個不靠譜,會有一堆人冒出來。就像當時我的紀錄片一出來,他們最後沒得說了,就說你採訪的不是主流科學家,甚至有人造謠說,你採訪那人是你雇的。
澎湃新聞:你有沒有給柴靜介紹什麼經驗?比如說片子上線後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之類的。
崔永元:我說了,我當時就建議她公益播放,不建議她把片子賣給誰,就這一條他們會惡心死你,我建議她就自費製作,公益播出。